2022 數位政府高峰會

利用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臺,強化天然災害前中後應變力

近年「元宇宙」議題竄紅,許多消費者都對它引頸企盼,期望藉此催生更新頴的影音及娛樂服務,讓人們的感官獲得更大刺激。但事實上元宇宙的格局並不僅止消費用途,也適用於防救災概念。

去年底(2021),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(簡稱『國研院國震中心』)公開揭示領先全球的「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臺」,所謂的「5D」就類以於元宇宙概念,可協助城市相關部門快速應變,規劃救災路線與資源調度,將災損降至最低。

國研院國震中心研究員 王仁佐

國研院國震中心研究員王仁佐表示,該中心於2019年提出5D概念,它象徵智慧化數位空間意涵,具有和真實世界相同情境。以「5D智慧城市」而論,即是讓城市如萬物之靈人類,可智慧化思考運轉;而這5個D依序代表知識(專家資料庫)、推理(人工智慧、 力學演算法、深度學習)、感官(IoT、感測器)、神經網路(5G、藍芽、Wi-Fi、ZigBee RFID、GPS、RTK),以及決策(跨域整合決策平臺)。

「在5D概念下,真實世界室內相同位置與情境,可同步透過資訊控制面板維運管理,」王仁佐說,某種程度上,防救災也算是一種維運管理手段。不可諱言,最讓人怵目驚心的城市天然災害,無疑正是地震,所以國震中心不斷投入研究,期望透過科技的力量,將地震的傷害降到最低。

在此前提下,國震中心積極打造都會區巨震情境模擬系統,希冀發揮震損評估的效果,讓研究員得以根據想定的地震事件,推估建築物全半倒數量、人員傷亡數量、震後火災及消防需求、鐵/公路系統之橋樑損害與路 網通阻分析,乃至於搜救、醫療、運輸、避難收容及民生物資需求…等等。一旦掌握此能力,就有機會實現「災前萬全準備、災後降低人員傷亡」,進而減少經濟損失。

於是國震中心針對既有屬於2D平臺層次的臺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,經過強化整合技術,升級為5D平臺。在災前,藉由5D市政建物資訊整合,進行重要建物倒塌模擬分析,落實災前減災整備;當地震發生時,利用即時地表加速度測站監測、3D GIS整合技術,迅速推估城市建築損害並監控重要結構是否安全;在災後,運用5D防災道路智慧導引技術、5D避難場所智慧導引技術、5D圖控台甚至結合無人機等多項技術,一舉發揮防救災道路導引、消防醫療警察局醫院路線導引、即時災情影像情資收集、臨時支撐避免餘震二次災害等多重綜效。

2022 數位政府高峰會

客服電話:(02)2562-2880 分機 3628 陳小姐(週一至週五,上午 10:00~12:00,下午 2:00~5:00)